--暂无数据--
    --暂无数据--
    --暂无数据--
   您的位置:跳过导航链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首页 >> 详细内容
 
战「痘」先辨痘:痤疮与玫瑰痤疮如何科学鉴别? 
--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(广东省皮肤病医院) 发布时间:2025/5/21    【访问量:47】 --
 

“医生,我这痘痘都冒了大半年了,用了好多祛痘产品都没用,可愁死我了!” 小美(化名)对着镜子里满脸的红疙瘩直叹气,焦虑地向医生倾诉。

医生仔细观察她泛红的脸颊和鼻尖凸起的小丘疹,语气严肃:“这不是普通痘痘,你得的是玫瑰痤疮。”

“玫瑰痤疮?这名字听起来倒挺浪漫,可到底是啥病?和痤疮有啥区别?”小美一脸疑惑,满心都是对未知病症的担忧。

在皮肤科门诊中,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。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刘守刚主治医师表示,作为两种常见的面部炎症性皮肤病,痤疮与玫瑰痤疮常因相似症状被混淆。但二者在病因、表现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,正确区分对科学诊疗至关重要。

一、临床表现:相似表象下的本质差异

1. 痤疮:青少年的 “老朋友”

高发人群:以 15-20 岁青少年为主,全球几乎所有青少年均受其影响。

好发部位:面部、胸部、背部等皮脂腺密集区域。

典型表现:

轻度:以白头或黑头粉刺(闭合性 / 开放性)为主;

中度:出现炎性丘疹、脓疱,伴局部红肿疼痛;

重度:形成结节、囊肿,易遗留瘢痕、色素沉着。

关键特征:粉刺是痤疮的核心表现,可单独或与炎症皮损并存。

2. 玫瑰痤疮:成年人的 “美容杀手”

高发人群:30-50 岁人群,女性多于男性(除肥大型亚型)。

好发部位:面中部(脸颊、鼻子、下巴、额头)。

典型表现:

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:面中部持续性红斑,伴肉眼可见的毛细血管扩张(“红血丝”);

丘疹脓疱型:出现类似痤疮的丘疹、脓疱,但无粉刺;

肥大型:皮肤增厚、表面凹凸不平(如 “酒渣鼻”),多见于男性;

眼型:眼睑及眼周红肿、干燥,可伴角膜炎、视力下降。

鉴别要点:玫瑰痤疮患者几乎无粉刺,且常伴阵发性潮红(如遇热、情绪激动时面部突然泛红)。

特殊情况:临床中约 15%-20% 的患者可同时存在痤疮与玫瑰痤疮,需由医生结合病史及检查综合判断。

二、发病机制:不同的 “病理链条”

1. 痤疮的四大致病因素

皮脂过度分泌: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,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;

毛囊角化异常:毛囊口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受阻,形成粉刺;

微生物失调: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,诱发炎症反应;

炎症反应:免疫细胞活化,加重红肿、脓疱等表现。

诱发因素:内分泌紊乱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)、高糖饮食、压力等。

2. 玫瑰痤疮的复杂诱因

遗传与免疫异常: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,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是核心机制;

微生物作用:毛囊蠕形螨(螨虫)感染可加重炎症,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;

神经血管调节紊乱:面部血管对温度、情绪等刺激敏感,易出现潮红、红斑;

环境触发因素:紫外线暴露、冷热刺激、辛辣食物、酒精、精神压力等。

三、治疗原则:精准施策,科学管理

1. 痤疮治疗:分层干预,兼顾短期与长期

轻度痤疮:以局部治疗为主,如维 A 酸类药膏(调节角化)、过氧化苯甲酰(抗菌、溶解粉刺);

中重度痤疮:需联合系统用药,如四环素类抗生素(抗炎、抗菌)、异维 A 酸(抑制皮脂分泌,适用于结节囊肿型);

辅助治疗:光动力疗法(针对重度痤疮)、果酸/ 水杨酸焕肤(改善粉刺)、激光治疗(修复瘢痕);

注意事项:避免挤压皮损,以防感染扩散或遗留瘢痕;女性患者需排查内分泌疾病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)。

2. 玫瑰痤疮治疗:控制炎症,修复屏障

局部治疗:

甲硝唑凝胶(抗菌、抗炎,适用于丘疹脓疱型);

伊维菌素乳膏(针对毛囊蠕形螨感染);

溴莫尼定凝胶(收缩血管,改善红斑)。

系统治疗:

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(抗炎为主,疗程 4-12 周);

羟氯喹(调节免疫,适用于顽固红斑或眼型)。

物理治疗:强脉冲光(IPL):改善红斑、毛细血管扩张;

激光治疗:针对肥大型玫瑰痤疮的皮肤增厚;

注射治疗:减少阵发性潮红发作频率。

日常管理:

严格防晒(物理防晒为主,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);

温和护肤(选择无酒精、无香料的医学护肤品,修复皮肤屏障);

规避触发因素(如辛辣食物、高温环境、情绪波动等)。

四、心理影响与长期管理

两种疾病均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负面影响

痤疮与玫瑰痤疮均无法 “彻底根治”,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;

若面部皮疹持续不愈、反复发作,或伴有眼部不适、皮肤增厚等,需及时就诊皮肤科,避免误诊误治;

刘医生提醒,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用药,切勿自行滥用激素药膏(可能导致玫瑰痤疮加重或 “激素依赖性皮炎”)。正确区分痤疮与玫瑰痤疮,既是科学诊疗的基础,也是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的关键。若您对自身皮肤状况存在疑问,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,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,守护面部健康与自信。

友情链接
广东省卫健委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

网站地图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帮助信息| 版权与免责声明| 地址:广东省越秀区麓景路2号| 邮编:510091| 咨询电话:020-87257353(8:00-12:00、14:00-17:00)

事业单位网站认证
备案编号:粤ICP备10222097号
您是第  23039542 个访问者!